loading    LOADING.....
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青創誌
我不怕教,只怕別人不肯學,或是怎麼教都教不會。 |第37屆創業楷模 梁瑞芳 總經理 | 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1

優勢研發 誰與爭鋒

 

線切割放電加工機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精密工業,而臺灣線切割機的關鍵技術,則來自工研院;徠通科技主要技術核心團隊,多數出身於工研院的紮實培訓,長期專注線切割機技術的升級、移轉與扶植,也將臺灣線切割機產業,推上國際舞臺。

 

力學篤行 邁向卓越領航者

 

梁瑞芳生長於彰化清寒農家,因此課餘之暇都必須跟著父母親下田,不論是割稻、曬稻、灑種、育苗、整地、插秧,樣樣難不倒他,而他也從辛苦繁忙的農事中,學會體諒、不抱怨,並涵養出勤儉刻苦、積極踏實的堅毅個性。「農家是看天吃飯的苦行業,冬有寒流、夏有颱風,如果遇到天災,不論是刮強風、下大雨、路面淹水,心繫作物的農人第一個反應,必定是迅速衝到農地搶救,這就是『為所有結果負起責任』的行動力與積極態度。」

 

「父親已經87歲了,至今還是天天下田,而且自我要求相較年輕時,絲毫未減,更立下『若做不到全村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絕不罷休』的豪語。」梁瑞芳說,父親雖然沒受過什麼教育,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對子女的管教相當嚴格,絕不放任他散漫度日。而他也從父親認真經營生活的態度中,體會到面對困難時,如何發揮毅力與耐心並持之以恆完成目標的真實意義。

 

梁瑞芳相當清楚自己在求學階段,一直都是家中不小的經濟負擔,因此他除了對日常生活的支出上錙銖必較外,也靠兼差家教及獎學金,力爭上游、認真求學,並順利取得成功大學機械研究所的漂亮學歷。而自認是個「問題學生」的他,腦袋裡總是充滿著無數問號,只不過在當年填鴨式教育的框架裡,這種愛發問的性格較不受歡迎,直到進入研究所後,他凡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自然也逐漸拉大自己的視野以及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從零開始 建構技術版圖

 

1991年,梁瑞芳畢業後入伍接受軍官役訓練,並獲得進入工研院機械所服國防役的機會,投入臺灣還無法自主生產的線切割機領域,12年期間帶領線切割機及CNC研究計畫,除了成功建立臺灣線切割機控制器及放電電源等關鍵技術的產品化,並將第一部線切割機銷售到南非,突破日本及瑞士在線切割機市場的壟斷局面外,也積極將技術移轉至國內廠商,輔導其進行自主研發,成功協助多家企業投入線切割機的生產。

 

 

梁瑞芳說,線切割加工機是高度機電整合的產業,如何讓所有零組件結合之後,維持高穩定度及精密度,讓機器在最小誤差值內運作,有賴控制器及放電電源兩大關鍵技術,可惜過去臺灣在線切割放電加工機的技術與產業基礎僅集中於機械設計,居於產業金字塔的底層,較高影響性的核心軟體及IC設計,長期都掌握在日本及歐洲大廠手中,因此機器售價也往往是臺灣的2、3倍以上。

 

「臺灣放電加工機廠商普遍規模小,對於複雜的線切割機只能藉由工研院的技術及服務支持,才有能力行銷市場,對於客戶反映的問題,往往不能直接在第一時間解決,又必須由工研院接手進行客戶端的服務。」為了協助客戶做售後服務,梁瑞芳曾踏訪過南非、馬來西亞、韓國、中國大陸…等國家,也發現由於臺灣廠商不重視長期利益,只看眼前的短期獲利,因此無法順利打開市場的困境。「站在工研院的角度,廠商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提升技術及服務,才能提高銷售量,但廠商的態度則多半期望先看到成果、有了盈餘,再轉投入研發,而不是先投資研發經費,再努力做出最好的成果。」梁瑞芳也在此時在市場上聽到對他的「挑釁」,「如果你真的看好產業、看好市場,怎麼不自己開公司做看看呢?」

 

梁瑞芳評估,接受工研院輔導線切機技術的廠商,總銷量超過200台,但是分布近10家廠商,平均每家只有20~30台,而且市場又分散在世界各地,根本還沒攻下任何一個主力市場,整體運作仍存在極大的風險與挑戰,「不過我相信,以過去的技術投入以及全球在此領域,能夠獨立自主生產的廠商少之又少,市場肯定還有機會。」

 

用心深耕 亮點產業核心定位

 

梁瑞芳任職工研院期間,因為經常走訪業界,輔導廠商線切割技術,因此結識許多業界好友;2001年,與工研院機械所的合作廠商喬懋機電陳舜源董事長,因為欣賞梁瑞芳的專業技術及管理能力,邀他一起創業,而一群理念相同的同事及朋友,也陸續加入創業團隊,徠通科技就在一群熱血的專業夥伴匯聚後,正式成軍。

 

2003年梁瑞芳離開工研院後加入徠通團隊,擔任總經理,也從線切割機產業研究者,一躍成為企業經營者,由於他曾經全程參與臺灣線切割技術從無到有的研發過程,掌握充沛的自主技術優勢,因此迅速推出百分之百全自製的自有品牌,讓徠通科技成功躋身臺灣前二大線切割放電機廠商,與日本、瑞士等國際大廠,一較高下。

 

「當時線切割機研發計畫一開始並不被看好,還一度爭取不到科專資源。」但是,在梁瑞芳與研發團隊的細心深耕下,關鍵技術終於開始生根萌芽,不僅控制器的穩定度大幅提升,新一代無電解電源也與世界同步,終獲廠商認同,為研發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而這段克服技術、管理團隊及爭取資源的過程,也讓他培養出深厚的技術與領導能力,也奠定了他在線切割機領域的專業,成為徠通科技不斷成長的最佳養分。

 

「然而,徠通科技並不是一家『含金湯匙出生』的公司,成立之初,來自外界的金援並不多。」梁瑞芳說,技術上的成功,並不代表產品一定可以成功或是公司的經營就能夠獲利,尤其當時國內唯電子業馬首是瞻,談的是「兩兆雙星」,幾乎沒有人願意投資機械業,「創投連我們的計畫書都不想看。」儘管徠通科技在2001年草創初期是由多達50位股東共同籌資成立,但公司主要經營團隊都有良好的技術養成教育,可完全掌握自有技術,在研發面做最佳的設計以達到最好的性能及良好的成本控制,因此除創立第一年虧損之外,年年均繳出獲利的佳績,也陸續吸引國發基金、成大創投、兆豐金控、第一金控等法人股東資源挹注,讓公司的組織更加健全。

 

在陳舜源的眼裡,梁瑞芳是位可以讓人放心將公司全權交付的領導人,「他不僅對專業技術有深厚的開發能力,做事有系統、有條理,更擁有絕佳分析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梁瑞芳也沒有辜負陳舜源及創業夥伴們的期待,接下兵符10年間,帶領徠通科技持續創下令人驚豔的成長,也因此陸續獲得2008年產業科技優秀經理人獎、2011年經濟部第14屆小巨人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機械工業貢獻獎、2012年第20屆臺灣精品獎銀質獎、2012年經濟部第21屆國家磐石獎。至此,徠通科技已經成為鑲上一顆顆閃亮鑽石的皇冠,光采耀人。

 

儘管成績亮眼,卻非一帆風順。由於徠通科技擁有紮實且豐沛的研發能量,並在速度、品質及服務的領軍下,迅速稱霸市場,但為了擴充產能,梁瑞芳於2006年開始著手在臺中市精密創新園區建置新廠,不料2008年完工遷入後2個月,金融風暴開始席捲全球,公司不僅沒有到任何詢問訂單,外界更傳言徠通科技將因資金不足跳票。但梁瑞芳幾次向國內工業機第一大集團-友嘉公司總裁朱志洋先生請益後,也擬妥業績剩下3成、5成與7成等不同因應的劇本,並與同仁齊心面對公司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2009年底結算時,業績僅減少17%;另一方面,梁瑞芳也記取2003年SARS造成市場萎縮,但是隔年景氣卻大幅翻轉上揚的經驗,因此從2009年第4季開始,即積極備料並做好成品、半成品,迎接下一波產業榮景的到來。果然,2010年2月爆發徠通科技成立以來最佳的景氣循環,當第2季各家廠商搶貨因應生產時,徠通科技因已備足貨源和庫存,因此創造出168%的驚人成長。

 

強勢專業 建立競爭者無法跨越的門檻

 

徠通科技成立後即專注於線切割放電加工機領域,但由於線切割機在臺灣尚屬全新的產業,國際間對臺灣的認知也不多,即使成功開發出產品,也難以取得國際客戶的信任,因此如何將產品商品化,並且量產行銷至全球各地,則成為徠通科技創立時最大的挑戰。為此,梁瑞芳先鎖定臺灣及大陸市場,除了可以讓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接受檢驗外,也可以將問題即時回饋到公司,作為產品修改的依據。

 

梁瑞芳說,線切割放電加工機有幾個技術層次:最低層是機械設計、往上一層是PCB設計、再上層是核心軟體設計、最高層則為IC設計。在他堅持不懈,帶領團隊持續研發之下,線切割機重要的核心技術在徠通科技一應俱全,包括接近百分之百成功率的自動穿線、高性能的穩定放電系統、六軸線切割技術、互動性高的控制器等。

 

由於專業底子相當紮實深厚,因此徠通科技並不擔心中國技術仿冒的問題,「因為雙方在技術知識上仍有『代溝』。」梁瑞芳說,在大型展覽會場推出1、2種新技術,競爭對手很快可以跟進,馬上就會出現類似產品,但是徠通科技有能力一口氣推出10種領先同業的技術,建立競爭者的障礙,讓追隨者後繼無力,想跟也跟不上。「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是來自一群人的先天能力加上後天的努力,不是讀了幾本機械相關書籍或生產幾部機器,就可以融會貫通的。」

 

「如果企業一味追求低成本與高品質,只能建立起最低程度的競爭障礙,而且很快就會被突破,所以必須努力深耕幾項不容易被對手模仿抄襲的技術,並建構起專屬的資源,在面對市場變動或產品開發時才能有所本,創造更大的價值。」

 

為了優化臺灣產業結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三業四化」,其中一項即為「製造業服務化」,「徠通科技早已將服務當作產品的一部分。」梁瑞芳說,公司相當重視客戶的使用意見及滿意度,因此徠通科技的品質管理制度中,也規劃了完整、完善的客戶服務系統,從交機階段、機器的安裝、規格配件點交、操作說明及性能測試,就備有安裝確認書,確保交貨的正確性;客戶使用產品一段時間後,公司也會主動追蹤使用及機器品質狀況;如遇客訴問題,則立即派員深入了解問題癥結,並提供最快速、最圓滿的解決方案;且業務部門每年至少1次邀請年度往來客戶填寫「客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作為公司產品改善的依據,以務實誠懇的態度以及顧客至上的理念,創造滿意度及美譽度,充分展現徠通科技以客為尊的企業精神。

 

捨我其誰的企圖心 創造無與倫比的專業實力

 

由於梁瑞芳對線切割機技術有著長期且透徹精闢的研究,精準掌握產業的脈絡趨勢,因此也成為同業或同仁爭相學習的對象,「我不怕教,只怕別人不肯學,或是怎麼教都教不會。」對臺灣教育體系至今仍無法讓學生跳脫只懂解題、不懂命題的框架,梁瑞芳心中仍不免略有感嘆。在千頭萬緒的忙碌生活之餘,他也選擇重回校園充電,進入臺灣大學機械所攻讀博士班,「有時候就算與臺大、清大畢業的高材生對話,我發現他們總是知道如何解題,但是不懂如何分析工程的問題,而自己命題,經常讓我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無力感。」

 

多數人在執行專案研究計畫時,只要1、2年看不到實際成果,早已萌生退意或更換跑道,但是梁瑞芳卻始終堅持走下去。「機械產業並不像科技業有所謂的『一代拳王』,因為技術的研發與突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投入耕耘,才能看到初步的成果。」梁瑞芳喜歡理論與實務相互驗證,一項技術在理論上若是成立,他就會大膽嘗試,即便碰到瓶頸關卡,也不會就此放棄,而是回頭查閱書籍,釐清問題,調整修正。「最後一定會有結果!技術上能夠找到關鍵的突破點,才是最大的樂趣所在。」

 

心繫全球 放膽做更大的夢

 

梁瑞芳從工研院一直到徠通科技,始終都扮演著產業技術先行者的角色,肩上背負著帶領臺灣放電加工機產業前進的使命。他樂觀地說,就臺灣整體線切割放電加工機產業而言,目前全球市占有率約12%,徠通科技則為3.5%,但以過去放電加工EDM曾經占全世界60%的市場觀之,臺灣的線切割放電加工機有機會追上瑞士、日本,搶下全世界50%的高市占率,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家。

 

他進一步分析,若要達成全世界線切割放電加工機50%市占率的目標,臺灣應該要有3~4家的線切割機供應商,其中徠通科技應該要擁有全球25%市占率,因此徠通科技在2014年將會積極努力達成5%市占率的階段性目標,更期待與供應商、代理商等合作夥伴以及客戶和全體員工一起成長,實現在2017年全球10%、2020年20%全球市占率的願景。

 

梁瑞芳鑽研線切割機技術長達20餘年,不僅完整參與了臺灣線切割機的發展歷史,更成為臺灣線切割技術發展的領頭羊,在他的帶領下,如今徠通科技的專業技術,已達世界級的水準,也讓徠通團隊精心打造的「AccuteX」品牌,躍上國際舞臺的最頂端。未來,梁瑞芳及徠通團隊也將持續精進研發技術能量,協助臺灣切割機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提升,積極拓展市場版圖,全力邁向臺灣成為全球CNC雕模及線切割放電加工機最大量產國的終極目標。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PageRank

本會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地圖] 電話: (02) 2332-8558 傳真: (02) 2337-5152
12F., No.150, Sec. 1, Heping W. R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