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轉型創造金門新機遇 - 專訪金門縣青創會
金門縣青創會成立於2003年10月4日,在創會理事長蔡添祿、接任的蔡成傑及現任理事長李應文的悉心經營下,讓青創精神在金門扎根、生根,為金門注入蓬勃的創業活力,也讓許多在地青年在不斷轉型、蛻變的創業與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目標與定位,闖出屬於自己的新事業、新格局。
《青創會訊》採訪小組為了呈現金門會友們在離島打拚奮鬥的故事,以及他們對在地原鄉的感情與期許,特別前往金門,探究他們艱辛創業的真實面貌,並與他們一起體驗金門的戰火歲月、見證金門的轉折與轉型...
烽火淬鍊 鍛造現代工藝
名聞遐邇的「高粱酒、貢糖、砲彈菜刀」號稱金門「三寶」,加上「二味」的一條根、麵線與「一珍」的陶瓷藝品,不僅是深具濃濃戰地色彩與歷史文化內涵的產物,更已成為金門的核心產業。
1958年「八二三砲戰」,金門承受達百萬發砲彈, 聰明的金門人卻運用這些砲彈為原料,鍛造出鋒利、耐用的上等鋼刀,深受許多婆婆媽媽喜愛,也因此打響金門鋼刀的名號。
「金合利製刀」創建於西元1937年,設址金城吳厝,1963年在民族路設立第一家門市正式申請營利登記,至今已有70餘年的悠久歷史。「金合利」運用巧思,在新與舊之間找到平衡點,鍛造出馳名國際的鋼刀。第三代傳人吳增棟,為防止贗品混充,首創開放現場指定砲彈殼製刀的先河,以獨特的製作方式與經營思維,將金門鋼刀推向國際舞台。
吳增棟說,「部隊進駐金門後,每個部隊的廚房都需要用刀,因此我們開始量身製作各式刀種來滿足不同部隊的需求,甚至還有士兵撿拾砲彈片畫出刀型請我們製作,成為最有紀念性又實用的紀念品。」
金門所生產的鋼刀完全以手工製造,除了各式實用的菜刀、水果刀外,還有各種造型獨特、極富紀念價值的小刀。「金合利」透過網路行銷逐漸打開國際市場,吳增棟說,每張訂單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新的試題,「每天待在1000多度的火爐旁,雖然很辛苦,但完成後的成就感是無價的,這就是驅使我們持續前進的原動力。」
「一個好的鋼刀師傅通常都得磨個20、30年,我則將製刀當成一種工藝。」對他來說「金合利」是一種傳承,更是一項自我挑戰,因此堅持以「專業」、「手工」、「文化傳承」來打造專屬「金合利鋼刀」的品牌形象。
隨著金門開放觀光、BOT招商後,金門產業環境迅速改變,「我不在意觀光客數量,而是我有沒有資源去承做這些事,從前金門人做阿兵哥生意太安穩了,現在市場變化太快太大,等政府規劃評估建設產業區後,已經跟不上市場腳步,商機都沒有了。」吳增棟說,配合政府觀光政策是一個價值鏈,不僅是觀光相關產業受惠,也會帶動其他產業收益,「觀光產業要靠所有金門人一起來經營,從對待觀光客的態度、自然生態保育,甚至對金門的第一印象等都是商品,要扣緊每個環節,才能有效全面提升金門的觀光產業。」
打通筋絡 活血化瘀良藥
金門有一種很特別的植物,不僅是金門原生,而且是特有的保健作物,外觀長得像花生,地下的根系卻是一根直下,當地人就稱它為「一條根」。一條根對於金門人來說是生活中常見的保健植物,過去多在菜市場上販賣,流傳至今已有300年歷史,對風濕、筋骨痠痛、蚊蟲叮咬等均有療效,現在則被廣泛運用製作成軟膏、噴劑和貼布等多元產品。
王火盛說,在金門開放觀光前,一條根只限於當地民眾以及在金門服役的軍人使用。開放觀光後,遊客日漸增加,除了著名的高粱酒、貢糖、砲彈菜刀外,一條根也逐漸打開知名度,現在金門已不難見到一條根的專賣店了。
金門以觀光立縣,「一條根實業社」創業初期,在古寧頭成立展銷中心配合觀光工廠起家,闖出名號後,不少業者紛紛加入銷售戰場,並將公司名稱直接加上「一條根」。「一條根實業社」為了避免消費者混淆,6年前決定將全系列商品品牌化, 「天根草典」也應運而生,目前所推出的產品均已成為金門特產中重要的消費項目之一。
近年來, 金門雖以大陸觀光客為主要客群,但一條根除了在福建沿海地區較具知名度外,其他二線城市對它還是相當陌生;王火盛說, 兩岸政策開放後, 因市場規劃不足、受限於人力,加上與旅行社合作洽商未果,導致目前在台灣本島銷售一條根的數量遠大於金門,「憑著對產品品質及藥效的堅持,顧客口碑相傳累積,長期經營下業績才能有所成長,這是銷售上的一大瓶頸。」
目前一條根僅有成分分析、毒性測試、白老鼠試驗等一般基本檢測,王火盛建議政府應結合產官學界進行臨床人體實驗,發展一條根生物科技產業政策,協助研究開發本土具特色的傳統性中草藥,成為符合現代醫學、衛生管理規定的科學藥材。
「一條根實業社」為堅守永續經營的原則,從藥材的挑選到藥品製作過程,全程均以確保品質、藥效為第一優先,絕不做削價競爭,未來也將因應現代人重視養生的概念,結合草本、筋骨保健開發其他保健養生產品,並期許政府能再開放兩岸金門地域性觀光,「簡化申請程序,必能帶動金門的觀光發展,未來我們也將配合政策, 提升軟硬體資源,協助產業升級,提高金門觀光旅遊產業水平,一起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緊貼在地文化 打造貢糖新食代
陳金福也積極在傳統產業中尋求突破點,首創金門貢糖觀光工廠,闢建寬敞明亮的展示賣場,將貢糖製作透明化,提供消費者現場觀看、免費試吃剛出爐的貢糖,並首開「現場訂購,機場碼頭提貨」服務先例,讓遊客可以「輕鬆自在旅遊、快樂滿意購物」,成功引領金門特產業新風潮。
「金門貢糖算是鄉村文化產品,有些貢糖店走向企業化經營,但我們堅持注重人文、感覺,要貼近顧客。」此外,陳金福更巧妙運用金門的戰地形象,研發差異化的特色商品,「禮盒是我給自己的目標,像是子彈餅、國父戰地家族等,就是運用獨特包裝設計,加深遊客的印象。」為了迎合顧客求新求變的口味,陳金福根據自己的成長記憶,創造最具金門戰地形象的創意特產- 子彈餅, 精心設計的子彈盒金屬包裝,還可以用來當作擺飾或收納盒,深受觀光客喜愛,也為金門特產增添幾許「戰鬥」味。
「金門是一個封閉的市場,要靠外來客才有足夠的經濟收入,開放小三通陸客觀光後, 雖然來客量增加2~3倍, 但只是增加銷售機會而已,遊客走進店裡不一定會購買,因此無法精準估算出這幾年遊客的成長率。」即使如此,陳金福仍堅持要有「立足金門、放眼亞洲」的眼界,「金門縣政府近年提供不少地方產物推介機會,只要自己先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再跟著政府腳步延伸,配合市場需求因應轉換,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應該還是滿大的。」
加速整體規劃 強化民間競爭力政府的政策方向、法令規範及管理機制都與民間競爭力息息相關, 因此金門縣政府也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 期能為金門營造一個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與生活空間。金門縣青創會李應文理事長說, 「一旦政府政策與民間發展速度不一致, 就很容易讓民眾產生對政府信心不足的現象, 不僅會直接影響民間投資意願與企業產能, 衍生而至的就是產業出走、就業市場低迷等問題。」
在金門經營7-11加盟事業的陳再發說, 金門地區並沒有大型量販店, 目前僅有15家7-11超商,以人口密度評估, 展店已趨於一個飽和階段, 加上物流、運費高、人力短缺等問題, 利潤相較台灣本島也低了許多, 「金門加盟業主經營並不容易, 期盼未來整體的都市計畫, 能夠有效帶動人潮及常住人口, 才能創造出經濟規模, 彌補因為外島運費高的問題。」
金門受惠於小三通所帶來的錢潮與人潮, 加上多項重大投資案陸續興建, 房地產開始上漲, 直逼台灣本島部分都會區近郊的價格。金門地政士事務所陳志瓶說, 金門近3 年地價漲幅呈倍數成長, 加上金門土地供需失調, 很容易被有心人炒作, 他呼籲政府應加速開發規劃都市建設, 活化土地使用,「如果有好的機會,當初外移的人口,都會很樂意回來金門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發展。」李應文說,金門農舍的結構性問題,對都市發展是有阻礙的, 讓金門的企業主不敢貿然進行開發、擴建,「金門的政策需要統合整理定位,未來金門縣青創會將積極協助蒐集意見提供政府參考,期許能針對產業鏈提供全方位的協助,並非一個問題、一個單項補助,如此一來才能解決產業發展萎縮、人口外移等問題。」
運用樞紐地域 協助產業優勢轉型
李應文說,金門雖受限於水電資源,但仍可運用優勢的樞紐區位,協助產業有效轉型,朝向環保工業發展,「針對低汙染、高環保產業招商引資,創造就業機會,否則未來被大三通取代後,金門觀光人潮勢必會減少,政府應正視思考這些問題。」茂鑫能源科技莊欽培則表示,「金門日照時數長,相當適合發展太陽能產業, 如單以觀光來支持金門經濟,並帶動周邊產業發展還是相當有限,要有深耕的產業才能穩定就業市場。」
當金門不得不面向世界的此時, 多元的聲音開始在民間醞釀與討論,金門民眾開始集思廣益、歸納共識來面對挑戰,讓未來的發展可以在永續生活與經濟開發下走向平衡,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金門。
..青創會訊102年第四季刊載(文/楊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