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青創誌
建構學習力 讓競爭力動起來  ....2013-11-11
全球經濟瞬息萬變的今日,企業唯有從人才扎根,才能維持競爭優勢於不墜。近年來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重視人才培訓,包含培養基層員工職務上所需要的技能、訓練中階幹部管理技巧、建構員工與老闆間溝通的平台及提供高階主管全新經營的思維,都是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的關鍵因素。

臺北科技大學教授張仁家博士對於教育訓練有以下的定義:「教育訓練為雇主提供一種具有計畫、目標及組織的學習經驗與機會,目的在於提升員工目前或未來的工作績效,以期最後能提升組織整體的績效。」

教育訓練依據訓練場所不同, 可概分為「企業內訓」及「外派受訓」,若培訓主題為公司全體員工所需,企業通常會以內訓方式辦理,除了節省培訓成本外,亦可在課堂中討論公司內部的議題;倘若受訓人員少、培訓主題較為特殊時,公司則多會選擇外派員工至辦訓機構參與培訓。

教育訓練第一個商品 - 政府計畫

青創總會長年執行政府委辦專案計畫,而「課程」就是政府專案相當重要的一環。由於組織定位,青創總會承辦課程大多以「創業」課程為主,其中又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新創業養成學苑計畫」中,所展現出的多元性及實驗性最為豐富。

以多元性而言,從一開始不分產業別,以「創業計畫書產出」為導向的課程設計,逐步導入不同產業,並積極呼應政府產業政策方向,針對重點扶植產業,開辦「生技」、「綠能」、「設計」等創業課程,儘管課程未臻成熟,但學員反應良好,顯現此類課程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後期,青創總會開始以「創業想法提出」為導向設計課程,顛覆以往「營運計畫書產出」的課程模式,只可惜不受青睞,只好束之高閣。但近幾年由國外導入的startup weekend之類的工作坊,實設計雷同,足見青創總會對於創業課程的勇於創新及自我精進。

以實驗性而言, 青創總會也積極尋求大學院校教授合作,研究不同教學方式,對創業行為的影響。當年, 青創總會所設計課程的模式, 分為「傳統授課」、「workshop」、「on l i n e」、「case study」等多種方式。

傳統授課即是單向式教學, 除了產業趨勢及創業思維外,也將生產、行銷、人資、研發及財務等事業體五大機能,分別納入課程規劃,讓創業者對於企業營運不至於完全陌生。

由於感受到「缺少國際化視野,哪來在地化眼光」,因此青創總會在開辦文創產業班時,即積極鼓勵學員勇於表達,並評選北中南每班第一名的學員,由青創總會補助到國外(當年為雲南大理)參展販售。據學員轉述,雖然觀展人潮並不如預期,但透過第一線與非相同文化基礎的人銷售時, 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產品力的不足,以及未來應如何強化與對方文化的連結,讓對方對自己的文化有感,才能有效提升商品的銷售力。

Workshop則是工作坊模式,透過團隊共創,以腦力激盪方式,解析創業元素。工作坊是學員參與的程度最高、迴響最熱烈的課程, 因為在授課過程中, 講師( 或稱之為教練)並非單純以知識傳授為主,而是透過引導,將每位學員的內隱知識外顯化,並透過共議方式,去確認主題的共通性價值為何?然而,腦力激盪並非漫無目標、無限上綱,因此在工作坊一開始,學員就必須設定ground rule,來作為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而在工作坊進行的期間,尊重所有人的意見,也與傳統授課模式,講師具有崇高地位截然不同。

On line課程,就是讓學員透過資訊系統,來模擬事業決策過程。由參與的學員組成團隊,分別擔任公司總經理及各功能部門主管等職務,針對採購數量、行銷預算、教育訓練來進行決策,以賽局理論作為基礎,透過資訊系統演算,以彼此決策交互影響的結果,來產出營運成果。

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團隊組成及決策過程,也可以讓創業者體驗到,忽略企業內策略彼此的交互作用及競爭對手反應的單純(single minded)決策,可能是完全沒有用的,甚至損耗資源。

Case study課程,就是讓創業者對其創業的情境進行文字描述,是把事實依時間先後順序鋪陳出來。個案研究使用於個案教學,是目的、但也是工具,透過個案教學,讓參與教學的學員,彼此可以相互激盪、相互學習。

個案討論時,須詳列個案中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並列出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優先順序,按照每個議題的資料、資訊的類型去進行分析,對每一個問題試著去考慮及並形成決策,發展出敘述及解說這些問題的整套建議。

教育訓練的第二個商品 - 公開班

由於長期執行政府委辦專案計畫,因此青創總會也累積了龐大的學員資料庫及師資群。在「舊市場、新商品」的策略架構下,為了滿足學員的需求,補強政府計畫課程的不足,青創總會開始朝向公開班課程發展,由於課程內容多元且專業,廣受學員好評,因此一度造成競爭對手的高度注目。某校辦訓機構曾笑稱,「如果不知道新課程怎樣設計,就到青創總會網站去抄。」這也顯示出青創總會在課程研發上的用心。

奠基於過去診斷輔導企業的基礎, 因此青創總會在公開班課程設計上,都是以課程的務實性及可操作性為首要考量,在與講師討論課程規劃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講師在講授專業學理與應用外,務必要將「工具」帶進去,以財務課程「兩套帳」為例,這種類型的課題,難道不擔心民眾誤會青創總會「鼓勵」中小企業做「內帳」及「外帳」兩套帳?然而這樣的設計是有其用意的,實為希冀中小企業能夠先學會做好「流水帳」,再學會轉換為「會計帳」,這就是從務實性及可操作性的觀點來設計,而兩套帳也成為青創總會長壽型、且其他單位也不敢貿然進入及模仿的課程。

教育訓練第三個商品 - 企業內訓

在開辦公開班後,為了加深青創總會對企業需求的了解及商品線深度,因此開辦企業內訓服務。由於企業內訓與公開班商品,實為完全不一樣的營運模式 (從B2C轉換為B2B),青創總會也誓言要成為企業內部教育訓練單位的影子單位,雖然第一年以低價搶攻市場,但掛零的業績,不免讓人心灰意冷外,也讓青創總會感受到發展新業務的不易。

在累積些許經驗後,隔年青創總會仔細重新精算成本後,決定提高價格,反而因為對市場趨勢及企業需求的敏感度提高,逐漸有所斬獲。「從顧客的需求出發」是青創總會與其他辦訓單位最大的差異,因此,如何更深入了解企業的多元需求,則成為青創總會鞭策自己不斷精進的方向。

經過多年的努力,儘管課程愈來愈受到企業客戶肯定,卻也讓自己愈來愈了解教育訓練的侷限性,加上企業內訓講求的是客製化,標準化商品才是真正的獲利來源,也衍生出成本逐步墊高的隱憂。

一開始, 所謂的了解客戶需求, 只是把客戶提出的課程題目,轉換成課程大綱及找到適合的講師,並在課程規劃前,進行企業訪視,希冀能夠了解企業的問題所在,再進一步從解決企業問題中,提出企業內訓的需求。但與辦訓人員洽談課程的過程中,青創總會也發現,許多辦訓人員並不盡然了解自身企業的現況,更遑論清楚企業的問題與需求為何,因此青創總會也逐步發展出企業現況問卷,透過提供免費診斷,來了解企業的基本現況,且在給予診斷的過程中,對於企業主管,同時產生「喚醒」的效應。

教育訓練第四個商品-企業聯訓

「企業聯合訓練」是介於企業內訓與外派受訓之間的辦課方式,過去關於產業培訓等特殊主題較難在坊間公開課程找到,企業多半以內訓方式進行教育訓練,但有些主題因為受到人數限制的關係,無法利用內訓方式辦理,人資專員迫於無奈通常只能選擇放棄開課。

現在透過聯合訓練的方式, 結集產業鏈上下游廠商與合作單位共同培訓,除了可以共同分擔開課費用,大幅降低教育訓練成本外,亦可在課堂中參與討論、交換意見,發揮群聚的優勢。

青創總會長期發展教育訓練方案,透過政府課程專案,累積學員及講師資料庫;透過辦理公開課程,深化課程板凳深度;透過辦理企業內訓,貼近了解企業需求; 透過辦理企業聯訓,降低企業培訓成本。將來仍持續研發新的課程商品,以真正達到協助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

..青創會訊103年第一季刊載(文/邱重威)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PageRank

本會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地圖] 電話: (02) 2332-8558 傳真: (02) 2337-5152
12F., No.150, Sec. 1, Heping W. R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